博客年龄:19年0个月
访问:?
文章:900篇

个人描述

姓名:***
职业:**
年龄:**
位置:中国,**
个性介绍:
*******

学区房

分类:教育随笔 | 标签: 教育   公平   均衡   完善  
2021-03-24 14:29 阅读(?)评论(0)

学区房

我曾经住在扬州莱茵苑,因附近有重点小学与初中,称做双学区房,成了稀缺房源。现在住在吴江朗诗绿郡,也因附近有一所“北外”,作为学区房也倍受青睐。前两天我和老伴在小区里邂逅了一位从外地来租房子的学生家长。经中间人推介慕名到这里上学,她的女儿上初一、儿子上小一,目前正在为学籍问题发愁。她跟学校交涉,不能办学籍只好退学,可是校方又不同意退。本来入学就交了一笔赞助费和高额学费,据中间人讲,两个孩子学籍办下来的话,约需50万元,因此左右为难。

最近听说,上海中心城区的学区房,涨到了每平方米20万。拥有一套学区房的沪籍人士,几乎全都成了千万级富翁。当然,凡是本身居住,不能出售也不可出租的,照旧还得为生活奔波。所谓千万富翁,只是光环,并不都能变成现实。另一方面那些求租或求购学区房的,为了给孩子铺路,不惜代价,竭尽所能。其实,除了富庶家庭之外,为孩子上名校进重点,借贷拉饥荒的,也大有人在。

义务教育阶段,划分学区,就近入学,本来无可厚非。而学区房的概念,是择校的产物。是指所谓重点中小学周边的住宅。从前有“择邻而居”、“孟母三迁”的之说,而现在“闻名校而思迁”,遵循的是“只有上了重点小学,才能进重点中学,只有上了重点中学,才能考进重点大学”的逻辑。不光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,即使像扬州这样的准二线城市,学区房也是身价倍增。重点校附近,20多年前盖的房屋,每平米售价或租金,均超过了当地新建的楼盘。无庸讳言,重点校已成为教育产业链上的重要一环。学区房则成了我国基础教育的风向标。折射出学校教育生态失衡之怪现状。

公办重点校或民办名校的出现,不否认有历史传承的因素。而后来“名气”实质上是升学率牵引的结果。据知情者揭示其“运作”套路如下,首先是借用名声,涂脂抹粉,大肆宣传造势。如,以知名高校或重点高中教育集团的名义或引进外资合作办学;其次用“撇油花”、“割头一刀韭菜”等“掐尖儿”的办法,千方百计网罗攫取优秀生源;校内则以升学率为目标,采用分槽饲养、末位淘汰、题海战术等违背教学规律的做法,把学校办成了升学工厂。总之,是以优质生源来确保升学率,以普通生源的高学费来确保经费收入。假如真的认为是那所学校的师资多么出色,那你就大错特错了。君不见在高升学率背后,学生几乎沦为考奴,苦不堪言。被考试涮掉的又有多少。有些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家长,盲目跟风攀比,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。

教育泰斗顾明远最近指出,立德树人是基础教育的目标,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,基础教育要实现公平,提高质量。教育的本质是提高生命质量和生命价值。

学区房的存在,说明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学质量尚不均衡;说明优质教育资源的匮乏与不足;说明在办学竞争机制上公办学校比民办学校稍逊一筹;说明高、中考指挥棒的作用还有待完善。(2021-3-24

  最后修改于 2021-03-24 14:51    阅读(?)评论(0)
上一篇: 拍照识万物 下一篇:偶遇山雉
 
表  情:
加载中...
 

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