![]() 博主最新文章
|
||
![]() 日志正文
|
||
于大姐为我看病 “健康第一”现在已成为大家的共识。那种“小车不倒只管推”,拼命三郎式的做法,逐渐被弃置。进入老年,身上病痛渐多,或多或少会归因于年轻时不爱惜身体。昔时,嘴上也讲“身体是革命的本钱”,但谋生艰难、进步不易,往往以牺牲健康为代价而换取。我虽身体瘦弱,却经历了艰苦生活的磨砺,从不娇惯自己。 正如老伴所说,年纪大了,说不定什么时候就会蹦出个病来。我的右腹上部隐痛不适,已发生三年,觉得无甚大碍,一直不在乎它。疫情发生以来,更不愿意上医院。去年夏天有些加重,弯腰、举臂或转体,总会牵连起钝痛。暗自思忖,万一查出什么不好的病,一定要瞒住家人。遂戴上口罩前往苏州九院就诊。老年病科的医生,听了陈述,二话不说,电脑打出B超、CT单子,立马让我先去检查,以后再说。检查报告出来,内脏没有发现什么问题,但仍说明不了产生疼痛的原因。联系百度上的在线医生,对这种腹侧疼痛,说法五花八门,让我莫衷一是。先后打电话咨询过两位医生朋友,都说既然检查不出毛病,那就无须过于担心。11月下旬的一天,去九院复诊,一位女医生问了下病情、看了看检查报告后,建议住院观察,果断地开出了入院证。 就在我对是否住院犹豫不决的时候,老伴跟于大姐说了情况。91岁高龄的于大姐,是一位资深的医师,在苏州退休后开过多年诊所。她独自住在我们小区的另一栋房子里,平时深居简出,早已不再替人看病。那天老伴跟另一位老太去看她,她听说了我的情况以后,让我老伴打电话,叫我去她家。我也了解一些她的从医经历,只是不想给她添麻烦。这回就不能拂其好意了。 她是位清癯睿智的长者,一头烫过的白发,一身得体的衣着,一脸慈善的笑容,普通话略带乡音。她仔细听我叙述症状以后,问我:得过带状疱疹吗?在哪个部位?多长时间啦?在我一一回答之后,她让我脱掉外衣站起来,再撸起内衣,露出右侧腹部。她一边观察,一边用手指沿肋部触诊,问,哪里疼得厉害?当我方欲应答时,她伸出两手在我胸肋前后猛然施压,见我并无剧烈反应后,说“应该是软肋神经痛,不要有什么负担!”取出两贴准备好的久光膏药,贴敷于我的下肋部位,立即就有了清凉舒适的感觉。她让我穿好衣服落座,说道:CT和B超检查,排除了内脏器官的问题。疼痛无固定触点,时隐时显而不持续,而这一部位有过既往病史,我初步诊断认为是软肋神经炎或带状疱疹后遗症。于是拿出一盒甲钴胺,“这是营养神经的”,让我按说明服用。又给我两小袋20贴膏药,“疼痛时贴上,起缓解作用”。我与老伴起身,向她致谢。 我不禁想,要是在职的医生都像于大姐这样,能为患者着想,详细地问,仔细地查,科学地加以分析,而非动辄依赖仪器检查或者住院观察,像我这种医盲,就不会疑虑重重,胡乱猜测了。医患关系怎么会紧张呢? 虽然这种神经痛,很难在短时间内根除,但是经过于大姐的明确诊断,我已经放下了思想包袱。反而觉得老来有些病痛在身,它可以时刻提醒、告诫自己,毕竟是耄耋老人了,必须服老,不要逞强。所谓带病延年,亦非坏事。杏林与杏坛素有互通之处,从医和从教,治病与治愚,往往异曲同工。(2021-1-18) |
||
评论
想第一时间抢沙发么?